半岛体育 分类>>

解读《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22年)

2025-03-20 21:16:3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百家乐棋牌返水最高平台 2025最新

解读《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22年)

  医养健康产业是以维持、修复和促进健康为目的,以医和养为核心特色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相关产业统称,涉及医疗、医药、养老、养生、体育、旅游、文化、食品等多个与健康紧密相关领域,是涵盖全产业链条、全地域范围,覆盖全体人群、全生命周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产业。其内涵包括健康种植(农业)、健康生产(制造经营)、健康服务。其外延是为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提供支撑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休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文化、健康地产、健康金融等。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医疗养老基础扎实,优势产业特色鲜明,科技人才支撑较强,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实施,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省统计局测算,2016年我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为428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其中,健康制造业和健康建筑业2108.6亿元,占49.2%;健康服务业2091.9亿元,占48.8%;健康农业84.3亿元,占2%。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医养健康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产业大而不强、结构不够合理,区域差异化分工不够明显,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新技术应用不足,人才智力支撑不强以及跨界融合有待深化等问题。

  总的考虑是,通过纵向分解指标,横向划分任务,创新载体支撑,完善平台保障,推动《规划》顺利实施,确保实现各项预期指标。一是分阶段确定了目标任务,分别设定了2020年和2022年的产业发展目标,打造济南、青岛、烟台、临沂、淄博等一批千亿级产业城市。二是遵循产业领域相近、地理区域相邻、文化背景相似的原则,确定“三核引领、三带集聚、六点支撑”的产业区域空间布局,实现错位发展、整体推进。三是研究界定医养健康产业范畴,划分十大产业重点领域,并对每个领域提出具体任务目标。四是推进实施“八个一批”重点任务,发展项目、园区、小镇等产业载体,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探索新模式、提供智力支持、塑造品牌优势。五是聚焦产业发展所需的共性关键服务,积极推进产业科技创新、行业投融资、信息服务、展示交易和开放合作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医养健康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要素支撑保障。

  到2022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全面提升,各类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我省成为全国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打造济南、青岛、烟台、淄博、临沂等一批医养健康产业千亿级城市。

  蓝色海洋健康产业带:位于我省沿海地区,由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七市组成,汇集了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代表的仙境海岸、海滩、海岛,以滨州、东营为代表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以青岛、烟台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以乳山、文登等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与长寿文化,以昆嵛山、蓬莱八仙过海、龙口徐福东渡为代表的仙道文化等,着力打造以海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海洋旅游、海洋运动、海洋食品为重点的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带。

  (一)医疗服务:加快医疗服务创新发展,支持济南建设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加快建成山东质子治疗中心,提升区域肿瘤诊疗水平。推进多元化办医,加快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大力培育以资产为纽带、三级医院为主体、辐射区域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纵向整合型医疗集团。强化临床新技术应用,加强基础与临床的协同创新,加快组学技术、系统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治疗、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等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动智慧医疗发展。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嵌入式软件、无线传感、人工智能、移动医疗APP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二)健康教育与管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发挥好传统媒体、自媒体、新媒体健康教育功能。加快发展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务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和品牌。积极拓展预防保健服务,以预防医疗服务为核心,加快完善预防保健产业链条,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有机整合,为签约对象提供综合、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提升妇幼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引进优质妇幼保健医疗资源,增加优质产院产房资源供给。不断丰富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三)健康养老。推进医养结合,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医养服务设施,推进与卫生、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互补共享,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配备护理人员、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丰富养老服务业态,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企业,鼓励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龙头企业。增加老年用品供给,加大老年产品研发力度,编制老年人产品、用品行业目录,支持生活护理、监测呼救等产品、用品开发。加快适老化建设改造,推进居住区和公共服务区的适老化设施建设,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广普及老年教育,落实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

  (八)健康旅游。发展滨海休闲健康旅游,充分利用山东半岛仙境海岸自然环境与养生特点,以海滨城市、优质海岸、特色海岛和广阔海域为载体,合理布局滨海疗养院、绿色健康宾舍、疗养公园,规划建设一批海岛健康旅游目的地、滨海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发展山地生态健康旅游并发展温泉浴养健康旅游。充分挖掘我省丰富的温泉地热水体资源,发挥美容、瘦身、养生、康体等功能,积极发展温泉养生文化,推动温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田园休闲健康旅游,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开发田园观光、农耕民俗体验、乡野拓展、乡村度假、乡村慢生活体验等多种乡村休闲业态,设计田园休闲健康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休闲农业公园和田园康养综合体。

  一是实施一批创新工程。聚焦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出创新产品和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培育形成我省医养健康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竞争新优势。实施医养健康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二是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按照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建立省级医养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库,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大医养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在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健康管理等领域,每年认定一批市场效益好、发展潜力大、龙头带动作用强的医养健康骨干企业。四是探索一批“互联网+”模式。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医养健康相关产业领域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医养健康产业体系。五是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坚持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良性互动,大力培养、引进医养健康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一批基础研究类、产业开发类及成果转化类的医养健康产业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六是打造一批高端产业园区。依托国家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资源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发展基础好、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医养健康产业制造园区(基地)。七是建设一批特色健康小镇。八是培育一批知名品牌。遵循特色小镇集约化发展方式,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科技、人才、金融、企业融合创新为重点,以高端教育、医疗、商务、服务等为支撑,突出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打造一批医养健康特色小镇,支持和鼓励健康服务和健康生产融合发展。

  一是突出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旧动能。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部署,认真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努力实现“打造万亿级产业”的发展目标。强化新技术应用。提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出创新产品和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培育形成我省医养健康产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竞争的新优势。强化培育新业态。促进多领域跨界融合,探索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健康管理、智慧医疗、养老养生、休闲健身、健康旅游等新业态。强化发展新模式。提出延伸产业链条,创新服务方式,增加产品供给,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医养健康服务多元化、个性化、全程化、智慧化发展。强化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出培育一批高端产业园区,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健康特色小镇,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等。

搜索